海德格指出西方哲學自從柏拉圖便誤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個別存在的問題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問題。換句話說,海德格不相信所有對存在的探討焦點放在個別存在物/實體及其性質。對於海德格來說,一個對存在更可信的分析是查探已經了解的存在物的基礎或者促成存在物如實體展現的背後基礎。[1] 但是自從哲學家都忽略了這個更基本理論前期的存在,並且以此推導其他理論,錯把那些理論在各處應用,終於混淆我們對存在及人類存在的理解。為免這些深層誤解,海德格相信哲學的探求應該以新方式來進行,重踏哲學歷史足跡,一步一步出發。
1930年代中期起,海德格開始了對西方哲學史的系統性的闡釋。他從現象學的、解釋學的、存在論的角度研究了一些重要哲學家的著作,並且試圖將這些著作未被思考過的前提和偏見展示出來。根據海德格的說法,所有至今的哲學藍圖,都是對世界的單向度的理解,這種單向度,他認為是所有形上學的標誌。
按照海德格的觀點,這種形上學的對世界的理解,在現代「技術」中達到了頂峰。「技術」這個概念,他不僅理解成一種中性的用來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且他試圖去展示:通過技術,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
根據他的觀點,由於技術,我們從實用的角度,去看待地球。由於技術的全球性傳播,和毫無節制的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海德格在技術中看到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危險。
他把藝術看成是技術的對立面,並且從三十年代末開始,他根據荷爾德林的詩,領會到了對於單純的技術性的世界關聯方式的替代方式。
海德格曾嘗試引領哲學家脫離形上學及知識論的問題而朝向本體論的問題。這就是存在的意義。
海德格影響了很多哲學家,高達美(又譯伽達默爾)、漢斯·約納斯、列維納斯、漢娜·阿倫特、蘇比里、卡爾·洛維特、莫里斯·梅洛-龐蒂、尚-保羅·沙特、雅各·德希達、蜜雪兒·傅柯、尚-呂克·農西及菲利普·拉古·拉巴特都曾研究他的著作。
後來,他因為在1933年5月至1945年5月成為德國納粹黨黨員並且支持納粹主義得到了惡名。[2] 為他辯護的漢娜·阿倫特認為他支持納粹主義只是他個人的「錯誤」。[3] 為海德格辯護的都認為這個「錯誤」大抵上與他的哲學無關。來自他學生的批評,譬如列維納斯[4] 和卡爾·洛維特[5],則認為海德格支持納粹主義是不道德的並且展露了他思想內的瑕疵。
在1950年後的後期文章中,他更強烈地關注語言問題。語言從歷史中生長出的豐富的關聯,可以避免形上學的單向度。
海德格試圖不把人思考成世界的中心,而是認為,人處於世界的整體聯繫中,他把這種整體聯繫稱為「四維體」。人應該在世界中作為將死的過客居住,並且珍惜它,而不是操控地球。
相关网站
斯坦福哲学百科 – 马丁·海德格尔: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heidegger/
Routledg哲学系列海德格尔页面(需要会员):https://www.rep.routledge.com/articles/biographical/heidegger-martin-1889-1976/v-1
Video/image 影像
Article 文章
Bibliography 相关书籍
作品年表
德文版《海德格全集》(Gesamtausgabe,縮寫為GA)由維多里奧·克勞斯特曼出版社(Vittorio Klostermann)於1975年開始出版,按計劃將編成102卷。海德格本人為《全集》制訂編輯計劃,並挑選包括瓦爾特·比梅爾、佛烈德利赫-威廉·馮·赫爾曼在內的六位編者。海德格之子赫爾曼·海德格作為遺囑確定的文字遺產保管人負責主持《全集》的編纂工作。
- 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與時間》
-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與形上學的問題》
-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上學導論》
-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爾德林詩釋》
-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1936-1938, 1989年出版) 《對哲學的貢獻》
- Holzwege (1950) 《林中路》
- 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麼呼喚思?》
- 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根據的本質》
-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同一與差異》
- Gelassenheit (1959) 《泰然任之》
- 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 《通向語言的道路》
-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關於科技的問題》
- 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科學與沉思》
- 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上學》
- 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誰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
- Bauen, Wohnen, Denken 《築·居·思》
- Wegmarken 《路標》
页面编辑:沙皮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