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转存 | 老舍论中国现代小说

在讨论“现代”中国小说之前,我在这里或许应该提醒一下读者,即今天用通俗的文字或街头老百姓语言来写作作品之前,在中国传统上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种文言或文学的庄雅语;另一种是白话,即口语。除了少数例外,中国过去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文言对于一般百姓而言,实际上就像是外语般难懂。因此,在过去,中国伟大文学作品的第一手接触者仅限于士绅文人或学者,普通百姓永远无法掌握这种困难的文学语言。然而,早在唐宋朝代(分别是公元 618—907 年和 960—1126 年),我们就可以发现当时曾用白话写过小说。而且,这种传统还可以追溯到更往前。所以,所谓“现代”的小说并不是那么新的东西。 三国故事 甚至早在 7 世纪,就有很多书本之外的故事在流传着;它们多为一般百姓所熟知——这些故事构成了编年史类长篇小说的主题。这类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多由职业说书人讲述,但它们在形式甚至内容上都与它们所取的原始史实有所不同。例如在宋代,人们经常在城乡野巷里看到职业讲故事的说书人,其周围是一群睁大眼睛的听众,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中国历史上或真实或传说的传奇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浪漫冒险故事。传统说书人特别喜欢讲述从《三国志》里面撷取和构筑的色彩缤纷的人物,关于三国的编年史成了他们喜欢的主题。这类编年史所记载的时期是公元 3 世纪,其故事是关于中国历史上那个动荡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三国志》虽是用纯文言写成,但根据这类编年史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却是用白话形式即通俗的语言写就的。这样的语言人们可以读懂。说书人讲述了这场延绵半个多世纪漫长的内战中那些虚张声势的英雄。他们将国家分裂为三个交战的邦国。顺便说一下,这类的街头说书人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尚未绝迹,人们在全国各地都仍然能找到他们,他们总是一群热心听众围绕着的中心。 虽然专业说书人讲述的三国故事沿袭了原著的主要历史事件,但每个讲故事者都很容易地掺入一些自已发明的纯虚构情节,因此,几个世纪以来,情节就像是这样“绣花般”磨出来了。然而,事实仍然是,老百姓对中国历史上这个动荡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是相当稔熟的。《三国志演义》在元代(公元 1206 一 1368 年)末年首次出现, 后来据说此书由一位叫罗冠中的写定,但它的许多扩充拓展版本一直到 17 世纪仍然不断涌现。 《水浒传》 同理,《水浒传》( 翻译成英文时书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 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也老早就为中国百姓所熟知。它跟《三国志演义》一样,也是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朝廷衰落的故事。但这次说的是北宋(公元 960—1126 年)官场腐败猖獗的一段时期,这里暴露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不公和一切腐朽罪恶的渊薮。在那个时代,正直的官员被赶下台,而谄媚的马屁精和小人却得势。《水浒传》的情节无疑有史实依据。它发生在 13 世纪山东省的一个山区。全书有 108 个角色,大将领角色有36员,小将领角色是72个。这 108 人,其中有些曾是前任高官,但后来都被政府视为“土匪”。他们共同生活在地处战略要津的山上。这伙好汉逃到这个山寨,要么是因为仇敌的胁迫,要么是因为他们再也尤法忍受“煎熬人灵魂” 的社会罪恶。这些人把自己组织起来,组建了一个像侠盗罗宾汉那样的团伙。他们为自己设立了非常严格的规矩,以他们在华中地区的山寨为基地,他们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用战斗来反抗那些欺压贫苦无助百姓的人 。同时,他们也以其山寨为基地,跟定期派来征剿他们的政府军战斗。由于他们与官府的腐败和社会弊端作斗争,政府恶谥他们为“不法之徒”;但中国的百姓却将他们视为英雄。 多年来,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们的功绩被一代又一代的民众讲述并复述。《水浒传》中的英雄尤疑是勇者,也是好人,书中描写的很多角色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这些角色都是好汉,他们对被压迫的受害者有着无限的怜悯,对贪官和富人的冷酷有着强烈的憎恨。他们从不否认自己就是反叛者和不法分子,甚至不否认自己就是强盗,但必须说,他们的行动大多是有情可原的,因为他们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杀富济贫。甚至直到今天,在昔日这伙强盗所经营的山东省梁山泊一带仍然是盗贼的据点。 当然,《水浒传》中的“不法之徒”虽然在全国百姓眼中是英雄,但事实上,从这部书诞生起,政府就对之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朝廷一直警觉人民把他们的事迹光荣化。从这本书一出现直到清朝末年, 官方都一直在禁止它。甚至直到1799 年,售卖或阅读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这两部著名的通俗小说很难真正被说成是任何作者的作品,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经过多年民间发展而最终被编成书的传说故事集。在很多方面,它们就像荷马的著作那样,是经过了长期的流传且最后才被收集编写成一本书的。   明清小说 明清两代(公元 1368—1644 年和 1644—1911 年)也有用白话写的小说 。其中最杰出的是明代的《金瓶梅》。英国人克莱门特·埃哲顿( Clement Edgerton ) 译成英文时取名《金莲》。这部小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作品之一。它的故事围绕着小说名中提到的三个人物角色展开。这三个年轻女子是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的姨太太,她们的所作所为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题。本书故事中描述的事件和它的叙事语言都被认为是淫秽的,年轻的中国男女一直被禁止阅读这本书。虽说难以寻觅,它的洁本在中国仍然可以买到。在香港或上海或其他大城市的书店较容易找到这样的版本。它原版的明版书或此后的清朝版本插图都非常精美,但它们极为罕见,它在任何市场上出现的价格都极为昂贵。这个故事是用山东白话写的,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文笔也很棒。在英译本中,奇怪的是,所谓的淫秽段落皆被译成了拉丁文,据说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读者尽可能地难以读懂它。 清朝(公元...

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

快速获取我们的最新动态,为您准备的文化内容

最新文章

《文明》Civilisation BBC 1969年系列纪录片中英字幕 01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临时影院 | 塔可夫斯基全集+纪录片

二零二三年三月第四周

塔可夫斯基的最后三年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因患癌症病逝于巴黎。这是他去世前三年的日记。

读书会|不辣不革命,中国食辣史

今天跟大家讲讲这个《中国食辣史》书里面简体中文版本里面没有包含的一些内容,主要是跟革命相关,还有其他辣椒文化的隐喻。

You Are Not a Parrot

Nobody likes an I-told-you-so. But before Microsoft’s Bing started cranking out creepy love letters; before Meta’s Galactica spewed racist rants;